【青春三下乡】“幼”在一起,“育”成其美——电子商务学院“星梦之火”支教团顺利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在皖北的田野上,村头前普法宣传、家中调研走访、威斯尼斯人wns2233m里志愿授课等服务让村民在家门口感到实惠与温暖;在皖南的乡村间,寻访纪念馆内的红色印记、聆听退役老兵的人生事迹、采访新时代的志愿好人等活动让青年大学生在思想行为上得以升华……电子商务学院常态化、制度化的“三下乡”活动在安徽乡村深入开展,在提高当地居民文化健康素质和推动青年大学生信念教育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忆往昔电商学院“三下乡”实践


为乡村振兴铸魂赋能,为幼儿教育添砖加瓦,为青年发展凝思助力,是暑期“三下乡”实践的重要方面。在校团委的统一部署和学院党总支的指导下,在青年教师王静、何孔鑫以及严涛的带领下,在“星梦之火”大学生支教团的广泛参与下,电子商务学院以“幼儿”为服务对象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南陵县家发镇永林村幼儿园顺利开展。

初遇:浅谈与感触

6月13日下午,电子商务学院“星梦之火”队在家发镇文化站谢舜尧主任的带领下,来到永林村幼儿园开展“情暖童心 筑梦未来”系列活动。据永林村幼儿园负责人讲述,目前幼儿园共开设3个班,分别是小班、中班、大班,其中幼儿园大班的年龄段是5-6周岁儿童,中班的年龄段是4-5周岁的儿童,小班的年龄段是3-4周岁的儿童,共计82名学生,每个班都会采取1老师+1阿姨模式负责孩子们的教育和起居,在安全、生活以及教育等方面配齐做足。支教团参观了幼儿园的整体设施,园内有滑梯,投影,课桌,睡袋,玩具……麻雀虽小,却应有皆有。支教团学生在此看到了农村与城市幼儿园设施间的差距,但也看到了条件有限的农村在推进幼儿教育方面的强行动力。在感触教育高位发展的同时,也明白了教育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的存在。为此,同学们在责任心的推动下,意欲打造“爱心捐助项目”,组织学生将一些童书和玩具以公益助学的形式捐赠给幼儿园,为乡村幼儿教育建设贡献绵薄之力。

融入:携手与相拥

基于幼儿的心理特征和现实需求,支教团在查阅、讨论、研究等基础上,确立进行“绿水、青山、竹花”等手工样卷绘描活动和趣味游戏,使孩子们在活动中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感悟协作共进的意义。支教团先向小朋友们介绍活动的流程和注意事项,随后按照每位支教团成员负责3名小朋友的方式,指导小朋友们绘描。“姐姐,我没有白色画笔。”“哥哥,这个颜色怎么调色呀。”现场气氛十分热烈,已分不清是谁的话音。从竹梅讲到坚韧不屈,从绿水讲到垃圾分类,从汽车讲到交通安全,孩子们的每一笔,支教团成员的每一句,都是文化思想与手工绘描的互嵌过程,在丰富孩子们知识的同时更好地引导其行动实践。随之的趣味游戏,寓教于乐,也让孩子们感受到“投票”有我在的民主和“我出力”的团结与责任感。

从羞涩到主动搭话、从默不出声到滔滔不绝、从疏远到亲近,是支教团成员与孩子们关系的显著变化。感情的日益增进是支教团积极融入和广泛参与的结果,同学们也感受到了教育工作需要充满情怀、需要耐心且善于接纳,从行动中体会到老师的不易,深化了尊师重道传统思想。

感悟:青春与梦想

“三下乡支教活动已结束,从一名大学生到一名幼教老师,角色的互换让我深入了解教师职业的不易,了解到祖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也让我更加尊重且热爱教师这份事业,短暂的幼教时光给我的大学生活带来崭新的一面,也给我人生青春增添不平凡的一页,更给我的思想融入了别样的理念,它值得我永生忆念。” 支教队长马清秋说道。

的确,“三下乡”活动为落地方提供了有效服务,也在实践中促进大学生成长与发展。“三下乡”活动不只是送服务的临时性活动,也不只是实践育人的阶段性要求,更是供需对接、以化育心的经常性互补性共享性战略。因此,“三下乡”活动必须强调因地制宜、供需一致,确保实现从组织方“配菜”到落地方“点菜”,从组织方“有什么送什么”到落地方“缺什么送什么”的转变,正视所需,明吾所有,找准项目,不断创新形式、丰富内容,实现组织方与落地方共建共享,由此,“三下乡”活动才能践行得更久更远。

明其需,方可行。近年来,电子商务学院始终践行“三全育人”的理念,深挖社会资源,创新育人模式,着力推动了学生各方面成长与发展。良性的发展需要机制的支撑,科学的育人更需要流程的保障,此次“三下乡”活动后,电子商务学院也将以此为契机,着力与落地区搭建“供需对接社会实践平台”,努力走出一条常态化互补性共享性的“育人之路”。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