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材、教法合称为“三教”,解决“三教”问题的改革是否有成效,形成的成果是否具有高价值,最终都需要在课堂中进行大范围的检阅和验证。所谓“金课”就是经得起有效性和高价值性检阅与验证的课堂,一个威斯尼斯人wns2233m、一个专业,“金课”数量多了,占比高了,“三教”问题也就基本解决了。为此“职教20条”围绕“三教”问题确定了一系列改革和发展的课题,并将之与“课堂革命”联系起来,政策导向极其清晰。既然“金课”的数量和占比达到较高水平之后,“三教”问题才能得到基本解决,就必然要采用“大范围、小幅度、渐进式、全方位”打造大批“金课”的对策,同时还要引入常态纠偏机制和信息化诊断工具,赋予“金课”自我进化的内生动力。
建立“金课”分级标准
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等国家级的“金课”改革力度大、数量极少,主要起引领和示范作用。但要打造大批“金课”,实现在大范围内基本解决“三教”问题,就不能只有国家级“金课”一个标准,需要建立对应校级的合格“金课”、省级的优秀“金课”、国家级的卓越“金课”的分级标准,特别是校级的合格“金课”标准,对于动员广大教师参与解决“三教”问题,形成课堂革命“不可逆”的态势,具有重大的“奠基”意义,既为“三教”问题的基本解决确立了基本遵循,也为进一步提升为优秀“金课”和卓越“金课”留足了空间,其“大范围、小幅度、渐进式、全方位”的对策,有利于减少改革的阻力。
把握打造“金课”的三个关键
关键之一是要把握学习成果导向理念,课内要预设与专业岗位工作紧密关联的学习成果项目,以学生产出学习成果为重要教学目标,并将较为成熟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新业态融入学习成果项目;关键之二是要通过教材更新和教法改革,使课程内容具有前沿性和时代性、教法体现先进性和互动性、学习体现探究性和个性化;关键之三是要适当提升课堂的学业挑战度,特别是课内每一项学习成果都需要研制相应的质量评判标准,必须对照质量评判标准各个条款,全部符合的学习成果作品才能过关,这种难度要求对工匠精神培养也极为有益。
在常态纠偏中打磨“金课”
“金课”必须有不断提升的内生动力,为此需研制能够在教学实施中实现常态纠偏的诊断工具、纠偏规范和纠偏标准,从而构建能激发“金课”不断自我进化的内在机制,培育大批教师成为具有“自醒、自律、自查、自纠”习惯的“金师”,这是基本解决“三教”问题的关键性因素。目前在课堂中实现常态纠偏的技术手段和技术条件已经具备,例如,笔者将每次课的讲授问题和学生练习项目设置为学情调查问题,为每个调查问题设置了“已掌握该内容”的回答项1个,以及因不同原因“未掌握该内容”的回答项6个,借助国家资源库云课堂平台,就可自动获得基于课堂教学规范和标准的课堂实施效果的分析数据,帮助教师持续找到多轮次的精准纠偏和持续改进的建议措施。
净化“金课”实施环境
打造“金课”需要“金师”,也离不开学生的投入。优化学生成长成才的育人环境,对于“金课”的“大范围、全方位”实施极为重要。一是要贯彻好教育部取消清考、淘汰“水课”的举措,创造一个“让管理严起来、让毕业难起来、让质量提起来”的净化环境。“水课”相对于“金课”而言,或教学内容陈旧,或与专业岗位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相脱节,或与成果导向理念相背离,需要有明晰的课程审查标准、规范和制度,限期整改,或予以淘汰。二是要尽快建立和完善学分银行,提高专业技能学分和创新选修学分的可兑换性,为文化基础学习能力弱的学生,提供一个多元成长成才的宽容环境。三是要推进课程学习评价改革,研制学习成果质量评价指标、课堂活动评价指标、课余学习评价指标、课程思政教育效果指标以及工匠精神培育效果指标等,大幅降低考试评价的权重,形成一个“让内容实起来、让学生忙起来、让教学活起来”的生动局面。